介紹

介紹

本名朱立立,英文名Lily Chu,臺灣大學園藝系畢業,後到美國留學,得實驗心理碩士,和教育心理博士。曾任美國大學教授三十多年,並在發展中國家工作,足跡遍世界。

讀中學時就開始在報章發表小品﹐完全是為了騙點零用錢﹐用的是些自己都不復記憶的筆名﹐稿件也沒留存。第一篇受到重視的文章是在大學四年級寫的《等之圓舞曲》﹐登載在《現代文學》 1964年春季第二十期。當時台灣的文學界是片沉悶封鎖的沙漠﹐白先勇和他台大外文系同學創辦《現代文學》﹐勇敢地開闢了新的視野和發表的平臺﹐在愛好文學的年輕人中捲起一陣旋風。荊棘狂熱地閱讀每期新出版的《現代文學》﹐並且心驚膽戰地寄出這篇少女的羞澀私情﹔用的是個奇怪的筆名﹐也故意不留地址﹐因為生怕被人認出﹐尤其是那位就住在隔壁的俊美鄰居白先勇。

文章登出來後﹐當時執思想和學術界牛耳的[《文星》月刊編輯白帆居然找到她﹐向她邀稿。於是她寫下了《南瓜》一文﹐居然馬上就出現在《文星》 1964年7月81期。登出後一個月﹐她就赴美讀書了。到美國後﹐結婚﹑生子﹑工作﹑讀書﹐艱苦地為生活奔波﹐過的是與過去完全斷絕的生活﹐一點也不知道《南瓜》曾轟動台灣文壇﹐不少人彼此傳閱﹐好奇荊棘到底是什麼人﹖怎麼不見了﹖

十八年後﹐她已經在美國大學教書﹐忙於教學和研究的生涯﹐卻意外地與出版家隱地連絡上。就因為18年前一篇《南瓜》,隱地說要為她出一本書;被他的信心振奮﹐荊棘拾起已鏽的筆﹐重新開始創作。當時台灣時報的編輯季季鄭重介紹她的文壇重出﹐時報和聯合報都開始登出她一連串文章。季季並為她寫序《豐沛的女人﹕沙堡裡的荊棘》。

《荊棘裡的南瓜》在台灣創銷﹐一再翻版﹐其中的《南瓜》和 [《白色的醡漿草》兩文還被拍成電影﹔隨後出版的《異鄉的微笑》﹑《蟲與其他》和《金蜘蛛網﹕非洲蠻荒行》三本書的銷路都遠不及。承蒙白先勇為《蟲與其他》寫序﹐為這本書增光不少。

這以後臺灣的文壇和出版界發生如地震般的變化,登載報刊和出版書籍的機會都變得稀罕。荊棘有一陣子被退稿退得失去信心,不想再寫了。直到2008年重囘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,受到身旁文學姐妹的激勵,才又開始提起筆來。首先寫了一些保健的文章,出版了《保健抗老的秘訣》;又在中國大陸經三聯出版社出版《荊棘與南瓜》,包括一些舊作;又與作家雲霞共同主編《世界美如斯:海外女作家織錦》,内有60多位海外女作家的著作。今年,世界日報剛出版《柳暗花明又三村》。明年,《處處無家處處家》也將在大陸出版,其中包括在世界日報專欄《世界村過客》發表過的一些文章。

荊棘是她曾用以藏身的筆名﹐隱喻她早年寒酸凄涼的身世﹐和不懂為人處世的多刺性格。她的成長歲月曾經如燃燒的荊棘般痛苦﹐她認同的都是其他受到歧視的孤苦靈魂;如沙漠裡流蕩的滾動草一般﹐她也曾經毫不猶豫地放逐自己到荒僻的異域。然而貧瘠的土地也長出不知從何處來﹐不知為什麼要來的南瓜。如今回首一望﹐生命中曾有這麼多啟發她﹑鼓勵她和愛護她的人﹐給她以豐盛的機緣﹐滿懷的驚喜﹐和杯盤滿溢的恩典;這些都是她終身感激不盡的南瓜。

本页面的文字允许在知识共享 署名-相同方式共享 3.0协议GNU自由文档许可证下修改和再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