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到印度的人免不了為周圍擁擠蠕動的人潮而心驚膽戰,擔心不知藏在哪方的縫頭會突然爆裂。習慣了之後,才發現這個嘈雜的世界竟是如此多姿多彩,雜亂之中有其秩序和情趣,是個生命蓬勃的眾生相。馬路上的汽車與摩托車﹑牛車﹑馬車﹑驢車,還有俗稱“嘟嘟”的三輪車爭相搶道,好像隨時就會闖出蓋世車禍,居然各行其道有驚無險;行人認命地退讓給這些車輛,還要注意停在路邊的摩托車和自行車,和擺出一地貨物的小販,但是也都悠然自得地走他們自己的人行道。很多女人身穿鮮艷奪目的紗麗服(Saree),露出肚腰,或牽兒抱女,或手提重物,擠在芸芸眾生之中,讓從巴基斯坦來的我們看得目瞪口呆,因為在巴國的公共場合是看不到女人的。我們對這土地和它的人民驟然喜愛起來。
這個冬天,我們一家四口遊完泰姬瑪哈陵(Taj Mahal),動身去看同在印度北部亞格拉市(Agra)的法特浦-夕克里(Fatehpur-Sikiri)。這個紅砂石築成的古堡城市面積寬大,建築精美,保存良好,卻常被外地旅客忽略,遠不及泰姬陵出名,我猜多少與它的名字難念有些關係。
在高大堂皇的凱旋門入口,我們照例被小孩和婦女組成的小販重重包圍;不久,又有一些年輕的男子擠進來要做我們的導遊,說是夕克里城裏建築繁多,我們無法自己去看。我們笑著拒絕,進入精緻美好的紅砂石建築。城門高聳54公尺,據說是世界上最高的進口門(gateway),為紀念1575年打敗西部的古加拉特邦(Gujarat)而建,是座混合蒙丌兒和波斯建築風格的高樓。一進入內部,我們就為滿城燦爛的陽光下和建築的旖旎而激動起來。這裏面有皇宮大殿,皇后和內眷的住宅區,國王聽政和群臣聚集的大廳,國王與政客密談和招待外賓的私用大廳,還有廣大的花園和噴泉水池,高大華麗的清真寺,道士期西提(Salim Chishti)的陵墓,和一個五層樓臺的奇特皇宮。夕克里城當年的面積據說比倫敦市區還大,但是有些地方已經廢棄了。
與泰姬陵一樣,夕克里背後也有個真實動人的故事,而且這兩個歷史故事是緊密相連的。泰姬陵是沙賈汗(Shah Jahan)為了紀念他心愛的妻子慕塔芝(Mutaz)而建的陵墓;潔白的大理石,冰冷而堅硬,晶瑩而剔透,象徵凄美的道別和死亡的決斷。而夕克里城是沙賈汗的祖父阿克巴大帝(Akbar the Great)為了喜獲麟兒賈汗及爾 (Jahangir)而建,而這麟兒就是沙賈汗的父親;紅色的砂石如血般艷麗,吸收溫暖的太陽,充滿了生之喜悅和王朝的希望。如果說泰姬陵是凝固的月華,那麼夕克里就是陽光的結晶。
蒙丌兒人是混合蒙古和帖木兒血統的回教徒,在第一個國王巴布爾(Babur)的領導之下,由阿富汗入侵印度西北部,逐漸統治了整個地區。蒙丌兒帝國是印度最後的黃金時代,領土包括現在的阿富汗和分裂之前的印度,所以巴基斯坦也在其內。阿克巴大帝是第三代國王,被譽為莫臥兒帝王中最偉大和最寬容的一位。在他50年統治之下,帝國的領土大為擴張,蒙丌兒不再每年回歸阿富汗的故土,而在印度長期定居下來。阿克巴是位知識淵博﹑胸襟寬闊的領袖,在他的領導下,各種宗教繁華共榮,不同種族也都融洽相處。他顯然有誦讀困難(dyslexia),不能看書寫字,請各方學者每晚為他唸書,常常通宵達旦。當時他的皇后未能生下可繼承王位的子嗣,讓他憂心忡忡。有天他到亞格拉城郊去拜訪一位住在山洞裡的蘇菲(Sufi)道士期夕提(Salim Chishti),請他預測是否有望生男孩。結果期夕提鐵口論定,一年之內皇家必添麟兒。
果然,不久嗣子賈汗及爾就誕生了,阿克巴大喜,就在道士隱居的山坡開建大城,於16世紀的後半期開工,建成為蒙丌兒王朝的首都和皇城。城中的建築和廟宇的設計是回教和印度教的混合,處處表現出阿克巴的宗教融合觀;阿克巴對夕克里城的設計頗盡心力,不但親自監工,還去石窯選擇上等的紅砂石。夕克里城作為皇城僅僅14年,作為首都也不過50年,之後就被棄置,史書上說是因為水源不足和水質不佳之故。
夕克里城正中的建築就是期夕提的陵墓,原本是紅砂石砌成,後來用白色大理石改建,是此城唯一的白色建築。沿着陵墓四周是白色大理石雕刻成的花紋窗戶,很多身披紗麗的婦女自遠方而來,在此地祈禱早生貴子;她們或跪或拜,把彩色的棉綫打結在花紋窗戶,在此傳說全印度求子最靈驗的地方編織她們的夢。旁邊的人告訴我,也可以為兒女祈福。於是我也用紅線和藍缐在花紋窗上各打一結,擠在滿佈各色線條的窗戶,虔敬地為我們的兒女祈福。
行政大樓是個四周被紅色柱廊環繞的長形建築,中間的大廣場是民眾上訴或是大臣晉見皇上之所。這建築物提醒了在此冬天來訪的我們,印度原是全年酷熱的地區,建築物必須注意通風,不然在夏天會熱死人。阿克巴大帝每天都在此樓開誠佈公地接見上訴的老百姓,可見他的策開明而寬容,
私政大樓是阿克巴用於聽政和會見親密幕僚,接見外交官員,和自己處理公務之所。這座建築最著名的地方,是它房屋正中頂梁柱上雕刻的精巧花卉植物。大樓後面還有間專門用於宗教集會和研討的房間;阿克巴固然出身回教,對於其他宗教都極端寬容,甚至提倡一種融合眾教的信仰,以先知自居。
賈彌清真寺(Jami Mosque) 是夕克里城的精神中心,蒙丌兒帝國時代最大的清真寺。它醒目地挺立在城區的西南隅,三面都有高牆和大門,通往中央寬達一萬五千多平方公尺的大殿。這座清真寺至今仍在使用之中,我們都脫下鞋子,走在光潔清涼的地磚之上,到大殿致敬,知道阿克巴對我們這些非回教徒也會同樣地接受。
五層皇宮(Five-tiered Palace)是個相當奇特的紅砂石亭台,最下面的兩層樓大小如一,再上面的兩層略小,最上一層是個開放無牆的樓閣,每層都以紅石柱支撐。這亭台是皇家女眷散心之處,當年還有遮蔽她們免外人看到的雕刻窗戶。站在最高的樓台可以一覽無遺地眺望整個皇城,包括所有的建築,其間的宮殿和連結宮殿的長廊。阿克巴也最愛在樓頂眺望,任清風從周圍吹來,讓他的目光馳騁千里,滿意地巡視他親手建造的皇城,看他的麟兒在充滿陽光的皇宮奔跑嬉戲。
我們的兒女在這亭台跑上爬下,進進出出地捉迷藏,忙得不亦樂乎。我眼前出現了麟兒賈汗及爾,當年他也是這個年紀,一定受盡寵愛,也會在五層皇宮到處奔跑,高聲嬉笑,在這為他出生而建立的皇城成長茁壯。
姬達柏宮( Jodhabai Palace)是姬達柏的私人宮殿;她是阿克巴從拉傑普特城邦(Rajput)娶回的皇后,賈汗及爾的生母,全朝廷最有權力,一個美麗而非凡的女子;雖然住在宮中,她卻極愛探險,又能成功地經商,擁有巨大的私產和印度最大的海船,也是唯一曾駕馭過一萬兩千騎兵的女人。 她多次坐自己的海船去麥加(Mecca)朝聖,雖然她終身信奉印度教;顯然受到阿克巴宗教通融的影響。這宮殿前方有進門口,裡面是她居住的宮殿;一間著名的金屋,當年一定是金碧輝煌,現在已經失去了光彩,只能憑想像去推測當年的奢華富麗。姬達柏宮附近是一棟又一棟的嬪妃寢宮,和繞著後宮的噴水池。這些從乾旱地區來的蒙丌兒人,看來對付印度酷熱的方法就是大築噴泉和池塘。一旦水乾了,他們也就棄置而去。
賈汗及爾的影子又出現在後宮;他快樂地竄進竄出,跳進池塘消暑,仰首畷飲噴泉撒下的水流。他在這兒成長,一直到14歲。他帶給這皇城歡笑和陽光,生之喜悅和王朝的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