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生中國廣州的貝聿銘,五月五日在紐約長島以102高齡溘然長逝。被譽爲「最後一位現代主義的建築大師」,他的事業生涯橫跨半個多世紀,作品遍佈世界各地,是個跨文化跨地域的璀璨巨人。他從東方和西方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汲取精華,游刃有餘地在兩個世界穿越。他傾其一生,為世人呈現最極緻最完美的建築設計。他在西方設計的50項大型建築物中就有24項獲得大獎,其中最轟動的建築包括巴黎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﹑科洛拉多洲的國家大氣研究中心﹑波士顿肯尼迪圖書館﹑華府國家美術館東舘,和在2008才完成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。在東方他也留下一些經典作品,譬如香港中銀辦公樓﹑臺中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﹑上海藝術博物館﹑日本美秀美術舘﹑汶川地震玻璃紀念舘,和蘇州藝術博物館等。
貝大師源自蘇州望族,曾說蘇州的園林是他藝術的根源,深刻地影響到他的設計風格。他欣然接受邀請回到中國設計蘇州博物館(新舘),精心地把他創作的特徵--現代幾何造型--與中國傳統建築元素加以結合,完成了這充滿庭院風味的藝術博物舘。博物館置於院落之間,建築物與周圍環境相互協調。蘇州傳統的坡頂景象,在建築間重複迴響。一進門的粉墻上有片石假山繪圖,映在旁邊的水池,如中國傳統的水墨山水構圖。博物館後面的粉墻也有一排潔净的竹林,襯托出中國文人對竹子的偏愛。館裏的建築材料多引用中國傳統素色木質,屋頂卻敞開讓天然的光亮進入博物館。貝大師曾說庭院設計的靈感來自以琵琶聞名世界的中國音樂家吳蠻,湖心亭就是專門為她設計的。
來自杭州的琵琶家吳蠻,也是位跨文化跨地域的音樂家。有次在巴黎香榭麗舍劇場演出時,後臺工作人員告訴她有名人觀衆要見他。吳蠻跑到貴賓室,驚訝地發現聞名世界的貝大師與一位法國人站在那兒。當時已有80多嵗的大師,風度優美,面容和藹,他笑咪咪地帶著吳儂軟語的口音說:「我是你的粉絲啊!你的演奏有種魅力,使聽衆的眼睛無法離開你。」並介紹同來參加音樂會的盧浮宮博物館長。
貝大師有高深的藝術修養,和吳蠻一談而和成了來自蘇杭老家的知音,吳蠻每到紐約縂要抽時間去看大師。貝聿銘走遍世界,最喜愛的還是江浙小菜,最喜歡說的還是吳儂軟語。每次見到吳蠻都喜不自禁,好像女兒囘家來了,要夫人下厨做江浙菜,和吳蠻嘰嘰咕咕說蘇州話,並感嘆只有當她到來,他才有機會說説蘇州話。
蘇州藝術博物館在2006年完工了,在官方正式開幕式的次日,貝大師舉辦了他的私人宴會,除了至親好友之外,來賓都是一些藝術鑒賞家和主持世界級博物館者,包括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巴黎盧浮宮。那天傍晚,在博物館的庭院裏,湖面反映著夕陽光輝,在衆目睽睽下,吳蠻拿著琵琶輕盈地走過九曲橋,在湖心亭穩穩坐下,一曲古典的《夕陽簫鼓》飄蕩在庭院裏,來賓都屏息聆聽,沉醉在鼓樓鐘聲,望月東山的詩情畫意之中。
原來吳蠻的琵琶音樂也被貝大師設計到博物舘的庭院之中了.